江州,岳飛的第二故鄉 |
|||
|
|||
江州,岳飛的第二故鄉
謝桂芳 葉純一 岳飛(1103-1142),宋相州湯陰(今河南湯陰縣)人。他是南宋著名的抗金將領,偉大的民族英雄。岳飛自20歲投軍,一心想著收復被金人侵占的中原故土,他率領岳家軍同金人進行了上百次的戰斗,所向披靡。1140年,岳飛北伐中原,收復了鄭州、洛陽等地,進軍朱仙鎮。勝利在望的時候,宋高宗和秦檜等南宋朝廷的主政者卻一意求和,以十二道“金字牌”命令岳飛退兵。在孤立無援的情況下,岳飛被迫班師回朝,次年被宋高宗和秦檜等人以“莫須有”的罪名殺害。岳飛的精忠報國、民族氣節、不屈不撓、至純至孝,是中華民族精魂的代表。他氣吞山河的《滿江紅》,激勵著一代代后人;聲名遠播的岳家拳代代相傳,延續至今。 大家都知道,岳飛的家鄉是相州湯陰。但是北宋滅亡以來,金人占據了中原,湯陰已經不再是宋朝的國土,岳飛的故鄉又在哪里呢?北宋滅亡后,岳飛再也沒有回過湯陰,他先后在宜興、江州、鄂州、朱仙鎮等地駐軍。但是岳飛只把江州作為他的第二故鄉。據李漢魂的《宋岳武穆公飛年譜》記載,岳飛屯兵江州前后有五年時間,又因為母親賜葬在廬山,便在江州安家,還把湯陰的族人也一起接過來住,后代子孫也居住在這里。所以,江州就成了他的第二故鄉。 一、岳飛屯兵江州 宋代的江州,俗稱九江,治所在德化,轄境范圍大致包括今天的九江市城區、九江縣、瑞昌、德安、湖口、彭澤地區。 江州因為地處長江中下游末端,是軍事要塞,兵家必爭之地。建炎四年(1130)冬,游寇李成帶著好幾萬盜賊,占據了江淮地區的六七個州郡,企圖侵占整個江南,沒幾天就到達江州城下。很多州縣都投降了,只有江州的守臣誓死守護,很多武將派兵救援,都被擊退。紹興元年(1131)正月,江州城被包圍百日后,終于淪陷,李成進駐江州。也就是這年,岳飛被任命為江淮招討副使,跟隨張俊討伐李成等盜賊,先后平定了江州、洪州、筠州、鄂州等地方。張俊奏報朝廷,岳飛功勞第一。紹興二年(1132),岳飛被授予中衛大夫、武安君承宣使,在七月份率領部隊駐扎在江州,防止偽齊軍隊渡江南犯。這是岳飛第一次屯兵江州。 紹興三年(1133),岳飛平定吉(今吉安)、虔(今贛州)地區的農民起義軍后,名聲大振。朝廷任命岳飛為鎮南軍承宣使、江南西路舒蘄州制置使,讓岳飛繼續屯兵江州。一方面,江西的各個州郡可保平安;另一方面,湖南、湖北以及兩廣地區也獲安妥。朝廷每月劃撥十二萬二千余緡錢,一萬四千五百余斛米,供做岳飛部隊的軍費和糧餉。此前,南宋各路大將雖然各擁重兵,但是并未明確各自的管轄范圍,至此朝廷開始分派將帥據守各路軍事要塞,劉光世執管池州、韓世忠駐守鎮江、王燮屯兵鄂州,而岳飛坐擁兩萬三千精兵屯戍江州,形成長江防線的四大重鎮。這是岳飛第二次屯兵江州。 岳飛屯兵江州期間,加緊訓練士兵。他將自己的生平所學與戰場上的拼殺相結合,總結出一套內容豐富的拳術,被后人稱為“岳家武功”。 岳家武功,誕生于戰場,專為士兵作戰殺敵而創,質實古樸,沉實穩健,短小精悍,力猛勁剛,發力完整,一招一式都講究實用,不追求花架與外形的美觀。由于岳家軍與金兵打仗百戰百勝,金人流傳“撼山易,撼岳家軍難”的評語,表達對岳家軍的敬畏。岳飛死后,岳家武功在繼承中發展創新,成為現在的岳家拳。今天,在九江民間仍然有很多人在學習岳家拳,由老輩人傳授的岳家拳,內容包括:一字拳、三門樁、四門架、五法、六合、八法、梅花、十八錘、馬步手等套路;也含岳家獨特的功力練習,如抄板、木對、沙袋、抓包和拜圓等;還包括岳家散手,氣功和點穴等功夫。岳家拳的發展,以九江市為主,在周邊的湖北、安徽、浙江等地廣泛流傳。這是岳飛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。 岳飛駐軍江州后,家屬也都遷到九江來。為了安置隨軍人員,穩定軍心,岳飛在廬山西北麓地區修建房舍、購置田產。 二、岳飛母親賜葬江州 紹興六年(1136),岳飛屯軍襄陽,準備全力北伐時,他的母親姚太夫人于三月二十六病逝于鄂州軍營。岳飛三日不進水米,非常悲傷。岳飛從20歲入伍從軍,發誓要盡忠報國,在北宋滅亡的時候,跟隨高宗到江南來,把母親妻兒留在湯陰,飽受國破家亡之苦。在岳飛駐兵宜興的時候,先后18次派人去找他的母親,找到后一直將老母供養在軍中。姚太夫人從中原到軍營,已經身患重病,而南方濕熱的天氣,對一個北方老人來說,很難適應。岳飛常年忙于打仗,但是只要有片刻閑暇,他就會去母親那里噓寒問暖。遇到出兵情況,岳飛必定嚴格叮囑家人,要盡心照顧老母親,稍微哪里不注意,他便大聲責罵家人,一個都不得免。 為了安葬母親,岳飛向朝廷請求守孝三年。朝廷還沒有批復,岳飛先解除兵權,帶著家屬,和岳云光腳扶護靈柩,從鄂州沿著長江而下,回江州安葬。宋高宗賜葬德化縣白鶴鄉株嶺山。岳飛結廬住在母親墓旁,朝夕慟哭,其至孝如此。 此前,高宗一直想給岳飛建造府邸,岳飛極力推辭說:“北虜未滅,何以家為?”母親葬后,為了守祖塋,岳飛便在江州城內安家,房子旁有洗兵池和岳公井?!毒沤尽份d,高宗曾經賜酒給岳飛,岳飛命人把酒注入岳公井中,與將士共飲。宋乾道六年(1170)在岳王舊宅址上建岳忠武王廟(在今庾亮南路柴瑱賓館附近),明清時期又重修此廟,后年久失修。1938年日軍侵占九江時,將其全部拆毀,改為操練場。潯陽江邊有岳師門(在今潯陽樓),當年岳家軍出征和凱旋,都要經過此門。明高植《岳師門詩》記:莫須有事不堪論,戮力中原直覆盆。宋室河山何處是?潯城傳說岳師門。 岳飛將從湯陰來的北方族人聚居在廬山西北麓的賽陽鎮,并在此地購置田地數頃、房屋數間,供養族人。岳飛在此處修建別業,后稱作“岳氏名園”。賽陽背山臨水,又臨近古驛道,交通便利,易守難攻,后形成有名的岳家市。宋董嗣杲《過岳家市》記:鄂侯遺部曲,多歲此為農。茅店罷殘暑,松巒出亂鐘。溪流分別塢,晚色失前峰。去去遺仙跡,蒼云幾萬重。 此后,因宋高宗與秦檜等人一味向金人稱藩議和,岳飛憤而向朝廷請求解除兵權,曾多次回到廬山東林寺旁的房子里,為母親守孝。在江州的日子里,他與當時東林寺的住持慧海結下深緣,二人談禪論法,酬唱詩文,來往密切。朝廷在賜岳飛母親榮國太夫人時,賜號慧海佛心禪師?!对牢淠逻z文》有一首詩《寄浮圖慧?!罚?/span>湓浦廬山幾度秋,長江萬折向東流。男兒立志扶王室,圣主專師報國仇。功業要刊燕石上,歸休終伴赤松游。丁寧寄語東林老,蓮社從今著力修。詩中岳飛抗金報國的赤誠之心,天地可鑒,也流露出岳飛想在收復故土后過上歸隱生活的心聲。 三、岳飛后人多居于此 紹興十二年(1142)臘月二十九,血淚交織的“天下除夕忙辭歲,岳家年關逢忌辰”。偉大的民族英雄岳飛,長子岳云和部將張憲被高宗和秦檜等賣國賊陰謀殺害。岳飛死后,緊接而來的是抄家、迫害和逃亡,岳氏一族被流放嶺南。岳飛年幼的四子岳震和五子岳霆被人帶到江北的楊梅嶺(今湖北黃梅縣),改姓鄂,藏在民間。而那些聚居在賽陽不到幾年的北方族人,也匆匆逃離,奔走他鄉。此后20年,岳家人骨肉分離,含冤忍辱,身心備受摧殘,岳雷和他的妻子溫氏死在流放地。 1162年,宋孝宗即位,岳飛得到平反,后封“鄂王”,追贈謚號“武穆”。發配到嶺南的李夫人等人,除岳雷夫婦長眠那里,其余人幾經波折,經由潭州(今長沙),最終回到九江。朝廷找尋岳飛后人,予以錄用。岳飛的產業大多數都在江州,他的長孫岳甫在隆興元年(1164)向朝廷上書,請求歸還祖父生前在江州置辦的產業,朝廷全部批準。據岳飛孫子岳珂編的《鄂國金佗續編》載,岳飛在江州有田產788畝,有地產206畝,水磨5所,房廊、草瓦屋共498間;岳家市有地基和屋宇共290間。 此后,岳飛的兒子岳震和岳霆住在江北的黃梅,從嶺南回來的李夫人及子孫都居住在江州。宋淳熙二年(1175),李夫人病逝,孝宗賜葬在廬山白鶴鄉太陽山麓。明正德年間,寧王朱宸濠叛亂,攻破九江,燒殺擄掠,居民逃散,岳氏子孫全部逃離,從此九江岳氏再也沒有聚居群落。這次叛亂后,連李夫人的墓地,都被村民侵占,訴訟不斷,一直到清乾隆五年(1740)巡道李耕云、知府施廷翰等在墓區內勘復建碑,才得以解決。 岳飛在江州,功勛很多,威名很盛;母親的墓在江州,妻子的墓也在這;既有房子,又有產業。岳飛將其作為第二故鄉,毋庸置疑。岳飛的孫子岳珂,曾多次稱九江為“鄉邦”“吾鄉”。岳霆的后裔把九江作為發祥地和戶籍地。一直到今天,岳飛后裔都把九江作為自己的家鄉,每年清明,來九江掃岳母墓和岳妻李夫人墓的后代子孫非常多。 |
|||
打印本頁 關閉窗口 |
下一篇:
為了民主與科學——紀念祖父許德珩
|